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儒家思想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儒家思想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儒家的教育思想簡答題?
儒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教育1、將教育放在治國治民的首要位置。
2、強調(diào)在人的發(fā)展中教育的作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二、擴大教育對象實施“有教無類”,擴大教育范圍。
三、注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yǎng)1、“禮賢下士”“舉賢才”
2、通過教育培養(yǎng)士、君子和成才。
四、教育內(nèi)容在重視思想品質(zhì)和***教育的基礎上,講述詩、書、禮、易、春秋五、主要教學思想1、因材施教2、啟發(fā)誘導3、學思并重4、由博返約六、德育思想1、立志樂道2、自省自克3、身體力行4、改過遷善七、教師觀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2、熱愛學生,對學生無私無隱藏3、言傳身教
儒家的教育思想:要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充滿仁愛的大同世界。
為了實現(xiàn)大同世界,關鍵是要把仁愛思想灌輸?shù)綇V大群眾中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
1.志向:"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
2.德才:"若藏武仲之知(智),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憲問》
3.培養(yǎng)具有上述弘道與行道志向與德才的君子或志士就是孔子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子夏》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衛(wèi)靈公》
4."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里仁》
5."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先進》
1.“仁”為本,對人待物要有仁和寬厚。
2.“義”為主,就是要堅持正義和道理,哪怕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3,“忠”這個忠分為兩部分,一是忠于國,二是忠于家。而在忠于國的層面上,很大一部分要人忠于君主,也就是統(tǒng)治者,忠于體制,忠于權(quán)威
4.“禮”對待人要有禮貌。不過在儒家的思想里,“禮”是有嚴格的身份等級限制的。對待身份等級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禮節(jié),有牢固的封建階級思想在里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代表著這樣的思想。
5?!爸恰本褪且斆?,智慧。在這方面,儒家更多的是要讓人學習古圣人為人處世的智慧,借鑒他們的理念
儒家思想蘊含的政治教育基本經(jīng)驗?
下級要尊重上級,上級對下級同樣要遵循約束和規(guī)范,只是這種約束比較隱晦。我們稱縣官為“父母官”,皇帝稱老百姓為“子民”都是將上級隱喻為家長。在非常注重家庭的傳統(tǒng)觀念中這其實就隱含著官員、***要愛民如子,所有政令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老百姓。
在這樣一種意識形態(tài)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民眾與***的關系是建立在一種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這與西方截然不同。而且中國人有一個好的傳統(tǒng)——記錄歷史。每個朝代都有史官,他們會記錄當朝君臣的言行。
目的就是為了記錄執(zhí)政者的功績與過失,為后世提供經(jīng)驗與教訓。一位君王當權(quán)時他的權(quán)力是無限的,但他通常也會忌憚后人對他的評價。儒家提倡忠君,但對君王也有衡量的標準,沒有幾個君王愿意成為后人口中的“昏君”、“暴君”,都希望成為明君圣主。這種約束雖然不是法律明文規(guī)定,但在中國強大的道德約束力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儒家思想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儒家思想教育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zhuǎn)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quán)利。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kinls.com/post/1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