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思想教育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思想教育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考研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學科教學的區(qū)別?如果是想當老師的話讀哪個比較好?
1.思政學科教學專業(yè)是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設置方案》和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而設立的。
其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師。
2.專業(yè)名稱:思想政治教育
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具備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知識,能在黨政機關、學校、企事業(yè)單位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專門人才。
兩者都可以當老師,思政學科教學專業(yè)更具教育性質,推薦思政學科教學專業(yè)。
試析蔡元培"五育并舉"思想?
蔡元培非常重視健全人格教育,提出“五育”并舉主張。一九一二年初在出任教育總長時提出,教育方針為“在普通教育,務順應時勢,養(yǎng)成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同年二月,他在《對于新教育之意見》中,提出軍國民主義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項主張。
他把教育分為“隸屬于政治”與“超軼乎政治”兩類。隸屬于政治的有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軼乎政治的則是世界觀教育和美育。他認為,兩類五種教育均不可偏廢。為了強兵富國,需要軍國民教育和實利主義教育,但“必以道德為根本”。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親愛”,亦即儒家的“義、恕、仁”。他把歐洲資產階級道德觀念同中國儒家的傳統道德觀念揉合在一起,主張培養(yǎng)現實社會的完全的人格。
但教育的終極目的還在于追求超現實的實體世界,使人達到最高精神境界,因此還必須有世界觀教育,即引導受教育者超脫現世,領悟最高精神境界的教育。他認為,這種世界觀教育是知、情、意、德、智、體諸者的統一體。從現象世界進入實體世界,不能依靠經驗或理論,只能依靠渾然直覺的美感,美感是兩個世界的橋梁。他主張“以美育代宗教”,各級學校、各種社會活動都要進行美育。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思想體系,是以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為急務,以道德教育為中心,以世界觀教育為終極目的,以美育為橋梁。
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內容?
1、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集體、關心時事、政治熱情高漲。
2、學生基礎道德水準不斷提高,良好的道德風尚逐漸形成。近 年來由于全社會大力倡導文明新風, 學校深入開展小公民道德建設等 活動,學生講文明、講禮貌,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扶貧 助困蔚然成風。大多數學生遵紀守法, 遵守校規(guī)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逐漸養(yǎng)成。
基本要素包含受教育者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簡稱知、情、意、行。
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包括品德知識和品德判斷兩個方面。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做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表現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tài)度。品德情感是學生產生品德行為的內在動力,是實現執(zhí)行轉化的催化劑。
道德意志是人們?yōu)閷崿F一定的品德行為目的所做出的自覺而頑強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調節(jié)學生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為是通過實踐或練習形成的,是實現品德認識、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產生品德動機的行為定向及外部表現。品德行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標志,是衡量少年兒童認識與修養(yǎng)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思想教育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思想教育統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kinls.com/post/9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