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以儒家思想看孔子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以儒家思想看孔子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孔子學說具有怎樣的地位和作用?
孔子學說是儒學理論的基礎及主干,是儒學最重要的部分。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儒學作為歷代統(tǒng)治階級的治世思想,起到了穩(wěn)固社會結(jié)構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全面滲入到每個時代的各個領域,對我們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產(chǎn)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梢哉f我們每個人在價值觀的形成、人生目標的確定、立世處事的方式等各個方面有著儒學的印痕,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融和天下: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
1、仁政。主張“民本思想”,“輕刑薄稅”,“聽政于民”,“與民同樂”。
“和”既是政治手段,亦是政治目的。
2、中庸。講究中和、庸和各方,和諧、團結(jié)、和平天下。
3、講大義。儒家思想弘揚英雄主義,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仁者必有勇”。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所以儒家思想,總能化天下干戈為玉帛,容和四海為一家!
孔子的思想主張和教育成就有哪些?
思想主張是“仁”和“禮”;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教育成就是:
1、首創(chuàng)私學,實行“有教無類”的教育方針,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促進文化學術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會發(fā)展和個體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diào)要重視教育;
3、他提倡“學而優(yōu)則仕”,為封建官僚的政治體制準備了條件;
4、他重視古代文化的繼承和整理,進行了教材建設,奠定了后世儒家經(jīng)典教育體系的基礎;
5、他總結(jié)了教育實踐經(jīng)驗,提出了許多教育教學原則方法,揭示了許多教育教學規(guī)律。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產(chǎn)生了重要的歷史影響,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教育遺產(chǎn)。
孔子的儒家思想到底教導了我們怎樣為人處世呢?
其實大可不必之乎者也的大發(fā)圣人之語,也不用上綱上線的狂挖思想根源,孔子及諸先賢的為人處世之道也應與時俱進、務實當下,樸樸實實,大道至簡,萬物通理,個人總結(jié)分享心得“三信”如下:
一、自信:多自省,多檢討,多提高,讓自己不斷進步成長,提升修養(yǎng)和本領,以求達成自信。
二、他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做人處事舍己為人,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成就別人,圓滿自己,獲取他人信任的處世之道。
三、公信:除卻個人,所在群體或組織,則考慮大局意識和集體利益,推動和踐行正確的價值觀,維護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達到權威公正的影響。
人生天地間,無非你我他、名和利,愚以為遵循上述“三信”,做好自己、考慮他人、尊重大家,這就是孔子等先賢教會我們的儒家之道。
儒家思想早就存在,并非孔子專利。但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陽明……都有自己的蠕家思想。
孔子的儒家思想教導我們,為人處世應該說一套做一套(嘴上說要仁政,實際去砸民工的鍋)、當面不說背后罵人(樊遲、宰予都是受害者);對領導像孫子,對下級像爺爺(鄉(xiāng)黨篇里寫的多了)。
只要你不事生產(chǎn)、鄙視勞動,刻苦鉆研坑蒙拐騙技術,堅持跑官要官,用一切為領導服務為宗旨,多傳銷幾個學生,學生再大力發(fā)展下線,以后你就可以成圣人了。
《論語·鄉(xiāng)黨》篇中,詳細記載了孔子遵照周禮的為人處事行為規(guī)范,其繁瑣與做作,足以讓人作嘔:
孔子走進朝廷的大門,謹慎而恭敬的樣子,好像沒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門的中間;走,也不踩門坎。經(jīng)過國君座位時,他臉色立刻莊重起來,腳步加快,說話好像中氣不足一樣。提起衣服下擺向堂上走時,恭敬而謹慎,憋住氣好像不呼吸一樣。退堂時,走下臺階,臉色舒展,怡然自得的樣子。走完臺階,迅速向前走,姿態(tài)像鳥兒展翅一樣?;氐阶约何恢?,又是一副恭敬而不安的模樣。
國君召孔子去接待賓客,孔子臉色立即莊重起來,腳步也快起來,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擺動,卻整齊不亂??觳阶叩臅r候,像鳥兒展開雙翅一樣。賓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報說:“客人已經(jīng)不再回頭張望?!?/p>
孔子出使諸侯國時,拿著圭,恭敬謹慎,像是舉不起來的樣子。向上舉好像作揖,放下時好像給人遞東西。臉色莊重神情戰(zhàn)栗,步子很小,好像沿著一條直線往前走。贈送禮物時,和顏悅色。和國君私下會見時,則顯得輕松愉快。
朝廷公干,講究禮儀,還則罷了。居家過日子,也講究禮儀,分明就是與自己過不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以儒家思想看孔子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以儒家思想看孔子教育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zhuǎn)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kinls.com/post/4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