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guān)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guān)于教育孩子就是一門藝術(shù)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guān)介紹教育孩子就是一門藝術(shù)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是鼓勵好?還是嚴厲教育好?為什么?
你說的應該是怎么對待自家的孩子吧?如果這樣的話,應該是寬嚴適度才好。該疼的要疼,該愛的要愛,該領(lǐng)的要領(lǐng),該陪的要陪,該嚴的要嚴,該揍的要揍(當然別真揍)。細心關(guān)注,順水推舟,實時引導,合理促進,嚴慈合理??偟膩碚f,就是在你的孩子的條件下謀求最好的結(jié)果。作為家長,要有長遠考慮,既不可急躁,又不要放縱,持之以恒,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結(jié)果。
謝邀!講真,個人覺得,鼓勵跟嚴厲,并不沖突。
嚴厲教育,不代表就是指責型教育。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給予鼓勵,能讓孩子更有信心、更堅定。誰都一樣,自己的付出,都想得到肯定。
嚴厲教育,是指目標明確,制定了目標就讓孩子去完成,而不是因為孩子的討價還價而不斷妥協(xié)。但是不代表不鼓勵孩子。
而適當?shù)墓膭詈⒆?,并不代表就是溺愛、不嚴厲的?/p>
所以說,家庭教育,既要嚴厲,而要適時鼓勵。才能讓孩子既感受到愛,又能懂得規(guī)則的重要性。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回顧一下我農(nóng)民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方式。
我們家一共四個兄弟姐妹,孩子多,父母收入渠道有限,對孩子根本談不上“精細化”教育。
從現(xiàn)在作為教育者的眼光來看,我父母的很多教育方式是嚴重成問題的。
比如羞辱式教育:表現(xiàn)在我們做了錯事的時候,父母基本不會顧及孩子的自尊,當著旁人的面(很多時候是同學的面)斥責打罵是常態(tài)。
比如否定打壓式教育:我童年的記憶中,我父母對孩子們基本都是偏否定打壓,以至于當時我們幾個孩子一度有過一種“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差的那一個”的感覺。
比如功利理性式教育:我們小時候生病,我父親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怕花錢”而不是其他。我父母培養(yǎng)孩子讀書考大學的一個下意識的反應是:投資和回報。我們當年上大學,離家之前父母再三告誡的一句話居然是:不要經(jīng)?;丶?,因為父母心疼我們的那張車票錢(其實當時家里的生活不至于困窘至此。)
……
這樣的教育是不是聽上去過于“冷酷”?但沒有關(guān)系,父母的這些“粗暴”養(yǎng)育方式并沒有妨礙我們最終長成了他們希望我們長成的樣子:善良,自尊自強,獨立,勤奮、自信、懂得感恩,有邊界有底線……
首先我想說,中庸是我們中國最傳統(tǒng)的寶貝,但是我們往往在做事情的時候非左即右。
所以當我們回答是鼓勵好還是嚴格教育好,這都是一個偽命題。教育存在著兩面性,鼓勵與嚴格教育都是需要的。鼓勵教育和規(guī)則教育是并行的,他們是矛盾統(tǒng)一體。
針對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有的孩子鼓勵多一些,嚴格教育應該少一些,而有的孩子嚴格就應該多一些,鼓勵孩子應該少一些。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我們用我們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以學定教。
所以2選1,或是盲目的劃分二者的比例都是錯誤的。
鼓勵與嚴厲并不沖突,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鼓勵的,要不然孩子的自信心從何而來?當然,孩子的成長同樣離不開嚴格要求,要不然孩子的習慣從何而來?
我們總是在討論現(xiàn)在孩子的教育缺什么,其實最缺的就是鼓勵與嚴厲!
首先,是鼓勵。有很多家長會說:“我沒有吝嗇對孩子的鼓勵啊。孩子主動叫叔叔、阿姨……懂禮貌了我鼓勵真棒;孩子給老人端杯水,我鼓勵真棒;孩子講衛(wèi)生,我鼓勵真棒……”。但是孩子認真專注做一件事的時候呢;孩子付出很多卻沒有成功的時候呢……很多重要時刻,孩子一腔熱情,我們卻忘卻了鼓勵,甚至潑了冷水。
其次,再說嚴厲。有很多寵愛孩子的,這里不多說了(大家都會)。也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不認真學習時大發(fā)雷霆;孩子不聽話時激烈爭吵;孩子調(diào)皮時不依不饒……但這不是嚴厲,這是發(fā)脾氣??!嚴厲應該是持續(xù)的高要求,嚴厲應該是富有見地的指引??!
教育孩子其實更像是一門藝術(shù),鼓勵與嚴厲都不可缺少,卻要突破表面看到本質(zhì)??!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孩子就是一門藝術(shù)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guān)于教育孩子就是一門藝術(shù)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zhuǎn)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guān)文章,保證您的權(quán)利。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kinls.com/post/3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