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融合性藝術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融合性藝術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如何把音樂與美術完美的結(jié)合?
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這一點正是對于美術之美和音樂之美通過視覺、聽覺等不同感官的作用發(fā)生心靈感動而談的。音樂和美術以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分別作用與人的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但是,這兩個同屬藝術門類的姐妹花。因存在的共性而彼此聯(lián)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使人們產(chǎn)生的審美感受,及內(nèi)心產(chǎn)生的共鳴是相同的。中國古人認為畫通音樂、寓樂于畫,所以畫中有樂是一樣的;在一些抽象的繪畫中,點、線、面、明暗、色彩等視覺要素的組合會使人產(chǎn)生類似于欣賞音樂作品時,由于音符和節(jié)奏的不同組合所產(chǎn)生的某種音樂感。這種感覺被稱為藝術的通感,即藝術地相通性。
20世紀中國融合型國家誰主張以中西藝術之調(diào)合而實現(xiàn)中國藝術之復興?
回答問題:林風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家名紹瓊,字鳳鳴,后改風眠,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院(現(xiàn)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自幼喜愛繪畫。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等。林風眠從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畢業(yè)后,出任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現(xiàn)中央美術學院)校長兼教授,后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主持籌辦國立藝術學院(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并任院長。
林風眠先生是20世紀中國美術界的一代宗師、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者,被稱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先驅(qū),他是“中西融合”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出任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首任院長時,他先后培養(yǎng)出李可染、吳冠中、王朝聞、艾青、趙無極等一大批藝術名家;同時他還是最早進行國畫改革的畫家之一,探索著將油畫與國畫的優(yōu)點和美感結(jié)合起來。
藝術的功能有哪些?
1.審美功能 我們認為,盡管藝術具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功能,審美功能卻是藝術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 性。藝術始終把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審美價值來滿足人的審美需要,作為自己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藝術作為人類審美意識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它的多重社會功能始終是以審美價值為基礎的, 藝術的各種社會功能只有在審美價值的基礎上才能發(fā)揮作用。任何藝術品都必須具有審美價 值,能夠滿足人的審美需要。藝術的各種社會功能,也只有在審美價值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發(fā) 揮作用。 藝術的具體社會功能有許多種,但主要的應當是教育功能、認知功能、娛樂功能這三種 功能。
2.教育功能 藝術的審美教育功能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以情感人”、“潛移默化”、“寓教于樂”。 藝術審美教育功能的第一個特點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是藝術教育與其他教育之間 最鮮明的區(qū)別。 藝術審美教育功能的第二個特點是“潛移默化”。藝術作品對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無 強制的情況下,使欣賞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心靈得到凈化。 藝術審美教育功能的第三個特點是“寓教于樂”。這就是強調(diào),應當把思想教育融合到 藝術審美娛樂之中。
3.認知功能 藝術的認知功能主要指的是人們通過藝術鑒賞活動,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自然現(xiàn)象,認 識社會,認識歷史,認識人生。藝術是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tài),它的反映本質(zhì)是審美的而不是 科學的。是一種不同于科學的、擬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映是體驗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 的、概念的。 首先,藝術對于社會、歷史、人生具有審美認知功能。 其次,對于大至天體、小至細胞的自然現(xiàn)象,藝術也具有審美認知作用。 最后,藝術又具有自已獨特的認知功能,這就是藝術的審美認知功能。
4.娛樂功能 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產(chǎn)品,能夠給人們帶來審美的愉悅和心理的快感。 藝術作品之所以受人歡迎,在于它能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人們通過欣賞藝術作品,能 使其審美需要得到滿足,精神上產(chǎn)生一種愉悅、美感。藝術審美娛樂功能的另一個方面,是使人們通過藝術欣賞得到積極的休息,從而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此外,藝術的娛樂功能還 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前面曾提到過的寓教于樂。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融合性藝術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融合性藝術教育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zhuǎn)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kinls.com/post/102678.html